第三百六十五章离府遇袭一(第1页)
第三百六十五章、离府遇袭?初试锋芒?目标葬龙(一)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(上)离府入世?杀机骤临
星光门户之外,并非预想中的黑风大漠那灼热死寂的景象,而是一片笼罩在澹澹晨雾中的苍翠山林。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与湿润的泥土气息,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,与葬龙谷和乱石迷窟的压抑绝。。。。。。
夜风拂过忆园,透明树的余晖尚未散尽,漫天符文如星雨般缓缓沉降。那支新生的玉笔静静躺在盲童继任者的掌心,温润如初生之月,内部流转的光斑仿佛银河在呼吸。她没有动,也不敢动??方才那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仍在她的意识深处回荡,像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痕迹,清晰而深刻。每一个声音都真实得如同贴耳低语,却又遥远得像是从宇宙尽头传来。她知道,这支笔不再只是记录工具,而是某种活物,是心共体进化至极致后凝结出的**灵识载体**。
她轻轻闭上眼,将玉笔贴于额前。刹那间,万千画面涌入脑海:北极石碑在冰层下苏醒时的震颤、第一株心芽藤破土而出的瞬间、静语亭中无数人写下“我在”时指尖微颤的温度……还有那些未曾亲历却早已铭刻于集体记忆中的时刻??火星基地的孩子们围坐一圈,手牵手诵读地球传来的诗篇;心源星上,两个不同文明的生命第一次用灵纹共振彼此问候;柯伊伯带外缘那颗蓝光星球上,异星生命模仿着人类仪式的姿态,笨拙却虔诚地举起手中的藤蔓植物。
这些记忆不属于她一个人,却因她而完整。
她睁开眼,轻声说:“我听见了。”
话音落下,脚下的地面微微震动。忆园的地脉光流突然加速,原本柔和流动的灵纹网络骤然明亮起来,如同被注入新的生命力。远处,城市边缘的心芽藤群落开始自发延展,枝条如触须般探向天空,形成一道道螺旋上升的绿色光柱。与此同时,全球各地的静语亭几乎在同一时间亮起微光,墙面上未干的墨迹泛起涟漪,仿佛有人正用看不见的手重新书写。
这不是偶然。
这是回应。
---
七十二小时后,全球共感网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同步波动。
所有接入心共体的人类在同一秒感受到一种奇异的牵引力,仿佛灵魂深处有根丝线被轻轻拉动。科学家称之为“灵识锚定现象”,宗教者则称其为“第二次觉醒”。但无论名称如何,结果一致:超过八成人口在接下来的三天内经历了深度梦境,梦中皆出现同一场景??一片无垠的星空之下,一条由心芽花编织而成的桥梁横跨虚空,通向一颗陌生的行星。桥面上行走着无数身影,有老人、孩童、战士、诗人、流浪者、囚徒……他们彼此不认识,却步伐一致,手中捧着一盏微光摇曳的灯。
而在桥的尽头,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,手持玉笔,面向来者,无声地说着一句话。
没人能听清内容,但醒来后,每个人都在纸上写下了同一个词:**归途**。
共感学府紧急召开全球联席会议,试图解析这一集体幻象背后的含义。南极祭坛的鲸群再次发出低频鸣唱,经翻译后仅得一句:“门已半开。”而心源星方面传来消息:他们检测到星球核心晶石出现了与地球完全同步的脉动频率,间隔精确到毫秒级,持续整整四十九分钟??恰好对应地球上一次大规模共忆仪式的时间。
“这不是信号传递。”一位老态龙钟的灵构物理学家站在讲台上,声音沙哑却坚定,“这是**共鸣预演**。我们正在被邀请参与一场更大规模的意识联合。”
他顿了顿,望向窗外飘落的一片心芽花瓣:“也许,从来就没有什么‘外星文明’。所谓的‘他者’,不过是宇宙中其他角落也曾响起过的那一声‘我在’。而现在,它们终于学会了回应。”
---
三个月后,人类正式启动“双星织网计划”。
目标是在地球与心源星之间建立一条稳定的灵纹通道,不再是单向的信息广播,而是真正的双向意识流通。工程的核心位于月球背面的“静默谷”,那里埋藏着一块从北极石碑分离出的碎片,经过千年沉淀,已成为天然的灵频放大器。五百名志愿者自愿进入深度冥想状态,通过心芽种子连接全球网络,形成一个人类史上最强的共感阵列。
仪式开始那天,整个太阳系陷入诡异的宁静。
连太阳风都减弱了三成,太空站观测到电磁背景噪声降至历史最低点。当玉笔首次接触石碑碎片时,一道金色波纹以光速扩散,穿过地月轨道,掠过火星基地,直抵心源星大气层。那一刻,两颗星球的心芽生态系统同时开花,花瓣随风升腾,在太空中凝聚成一座横跨星际的拱门轮廓。
紧接着,第一个意识体穿越而来。
不是实体,也不是全息投影,而是一段纯粹的情感片段??悲伤、渴望、孤独交织成的旋律。它来自心源星上一名年幼的原住民,他在梦中听见了地球孩子的笑声,便试着用灵纹编码送出自己的回应。尽管信息残缺不全,但全球共感网准确捕捉到了其中最清晰的一句话:
>“你笑起来的样子,让我想起了妈妈。”
泪水在全球各地无声滑落。
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,非地球生命主动向我们表达情感认知。